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

Sichuan Province Luzhou Middle School
四川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發表時間:2011-1-7 22:56:07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ls1
點擊/評論:15976/0

專題五  現代中國文化與科技

v      本專題主要敘述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科技和文化教育的發展歷程。內容分文化、教育、科技三部分。

v      總體發展特征:由蛻變到挫折再到振興的曲折過程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教材內容:

新中國的成立后,經過幾代科學家艱苦不懈的努力,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突飛猛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本課教學就是在圍繞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的科技政策、方針、措施等內容教學的,不過學習本課內容要結合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來理解不同時期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一、       課標要求:

內容標準

理 解

運 用

   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內的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科技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所能產生的影響

   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自主創新的科技要領先世界的價值觀念。

   體會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情和艱苦創業、自主創新的精神。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中國科研起步的有關史實,認識黨和政府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主要依靠本國力量振興科技事業,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背景及其產生的重要作用,認識在黨的領導下科技振興的歷程。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在羅列和認識新中國科技成就的基礎上,就如何進一步振興中國科技事業等問題展開討論,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多種想法,及時給予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的提出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為新時期中國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制度保障,應長期堅持。

   教學重點: 新中國科研起步的有關史實;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內的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教學難點: 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科技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所能產生的影響;

教學過程:

   ()思路設計:

   本課主要內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技領域的探索發展歷程,本課圍繞科技在不同時期面發展的成就來展開教學,教學中設計的線索為:通過建國前30、改革開放新時期不同階段科技發展的狀況、特點及原因分析來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以及科技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所能產生的影響。

   ()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

出示兩段材料:

材料一:

2004年“感動中國”評委會對一個中國科學家的評語:”他是一個真正的耕耘者。當他 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被譽為“水稻之父”。 西方媒體稱雜交水稻為東方魔稻

美國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評價上面那位科學家說: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

   西班牙《世界報》評論中國的一個科技工程說:“中國龍已經飛起來了,而且飛得很高,它使整個中國充滿了自豪。”

材料二: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                        浙江秦山核電站

上述兩段材料分別反映了建國以來哪些方面的科技成就?這些成就取得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有什么影響?

    (展示上述材料,不僅可以導入新課,而且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自主創新的科技要領先世界的價值觀念。

  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在內的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2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科技進步對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所能產生的影響

3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中國自主創新的科技要領先世界的價值觀念    

  4體會科技工作者的愛國熱情和艱苦創業、自主創新的精神。

  (學生初步感知本課目標,同時邊看本課內容邊完成下列填空,讓學生自主學習達成第一個學習目標)

(一)科研的起步與國力的展示

1、科技落后的歷史背景

1)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和閉關政策等原因,中國古代科技開始停滯。(2)近代中國,由于政治腐敗、戰爭頻繁、經濟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國科技事業更是遠遠落后與世界水平。

2、中國科研的起步

1)建立科研         機構和         機構,依靠政府力量領導和開展科研工作。

2)黨和政府通過        科技人才和吸引海外華人的知識分子相結合的辦法,迅速建立一支科技隊伍。

3)制定和實施        

3、主要科技成就(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夕)——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兩彈一星”指                                      

 

 

時 間

       

作用及意義

國防科學技術領域

1958

 

 

1964

 

 

1967

 

 

1970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結晶牛胰島素

 

農業科技領域

1973

 

 

(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基礎

1)“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復出后的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發出了“              ”的號召。

219889月,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了“                  ”的論斷。

2、科技體制改革和科技發展規劃的制訂和實施《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1985年)、“863計劃”、“火炬計劃”

(三)、走向世界的中國科技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和實施

11995年全國第       次科技大會號召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1996年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將“       ”戰略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2、新時期各個領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增強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作用及意義

核技術研究和應用方面

 

 

 

空間技術領域

 

 

 

運載火箭研究方面

 

 

 

信息技術領域

 

 

 

生物工程領域

 

 

 

構建結構

文本框:     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成就

文本框:   曲 折 發 展

科研

騰飛

 

十年

曲折

科研

起步

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紀

 

文革時(20世紀六、七十年代)

 

 

文革前(20世紀

五、六十年代)

 

 

 

 

理解歷史

 活動探究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

  步驟一:閱讀材料,了解科技輝煌

新中國的科技事業在困難的條件下艱難起步,在動蕩的社會環境中,科技人員通過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中國的科技進步對于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材料一: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新中國第一枚海防導彈        東方紅—1”號衛星

材料二:

   194910月調查,全國科技人員不足50000人,其中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還不到500人。全國專門的科研機構只有30多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個研究單位,200多個研究人員。

 

材料三:

  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將來也好,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鄧小平文選》第3

   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當天,新華社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明確指出: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御,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爭的威脅。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四:

 

  

      世界上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神州六號飛船發射升空

 探究:

1)材料一、四中的照片所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科技事業上哪些方面成就?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現象?在這種現象下仍然取得了材料一中的成就,說明了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具有什么樣是精神?

2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一、三,指出我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和意義,并且談談你對當前核問題的認識。

3)請你結合現實想像一下,材料四中的科技成果將會產生哪些經濟效益?

   步驟二:分析材料,認識輝煌根源

  材料一:

   我國科技發展的歷程;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曾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世界領先;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國科技遠遠落后于西方先進水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現代科技事業也得到較全面的發展。

  料二:

    20 世紀中期以后,以航天技術、原子能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超過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為適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自力更生,取得兩彈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技術事業有了進一步發展,中國在航天技術和運載火箭技術方面都已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提出向科學進軍 1949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為院長的中國科學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門、高等院校和地方組成的科學研究體系。1956 年,中國制定《 1956—1967 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把發展以原子彈、導彈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1978 年,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制訂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做出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辟論斷。2002 年,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探究:

⑴列舉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新時期中不同年代,我國科技事業發展中標志性的成就,并探討這些成就取得的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產生的影響

 2)結合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從國際和國內的角度,談談你新中國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步驟三:感悟成就,為輝煌謀“策”

美國《紐約時報》針對中國航天工程實施發表評論:中國的航天計劃激發了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國展示了強大的航天技術能力。

863計劃指198633日提出,經論證后中央批準的《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是我國高科技發展的第一個全面、規范、長期的系統計劃,有力協調和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

錢學森說:我在美國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他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

探究:結合上述材料,談談目前我國的科技輝煌成就取得有哪些方面優勢?另外對此請你為我國再創科技事業的輝煌提出幾條合理的建議?

  (通過上述的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同時學會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步驟,本環節的探究主要完成第二三教學目標 。)

課堂小結】(板書形式)

 

 

愛國熱情

“兩彈一星”

 

雜交水稻”

艱苦創業

 

 

 

 

 


                                                                 

自主創新

載人航天”

 

 

 

 

 

 

 


       



來源:瀘州市高級中學  編輯:lgls1
av少妇激情中文字幕,国产又黄又爽一级黄片,久久国产色AV老熟蜜臀aV,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女同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