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
高2010級13班 李夢婕
說起康熙大帝,大家第一個念頭便是清朝盛世,的確,康熙在位時為清王朝的天下做出許多仁君之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神秘的君主。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燁,他8歲就繼位,14歲親政,在位61年,享年69歲,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順治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學不倦,意志堅毅。他剛剛披上龍袍時還是個孩子,他的祖輩雖然騎著馬從關外打到關內,建立了清王朝,但實際上交給他的并不是一統江山。反清勢力和分裂割據的活動來自四面八方。這位少年皇帝,14歲親政,16歲就除掉了結黨營私,欺凌幼主的輔政大臣鰲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權勢,20隨即迎戰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經過8年奮戰,一舉平定了戰亂,維護了統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頭腦清醒,文武兼備,對自己講學習,對朝政講勤慎。能較好的處理民族之間的關系,從而開創了康熙盛世,促進了清朝初年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疆域。
康熙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對自己講學習。康熙的學習精神,學習態度,我想,在中國歷史上,帝王當中可能是空前絕后的,康熙是雖然出身在帝王之家,但是他幼年的時候不幸,也可以說他命運不好,8歲父親死了,10歲母親又死了,兩年之間父母雙亡,一個孤兒形只影單實在可憐,他祖母負責撫養他。康熙自己說過,他母親生病的時候,他日夜守候在床邊,滴水不進,他母親去世的時候,周歲才9歲的康熙,日夜哭啼,不思飲食,他也曾說過,說他在父母的膝下沒有得到一天的歡愉(據資料)。但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康熙幼年的憂患生活,不幸的遭遇,砥礪著他更加勤奮地學習。
康熙生上有三種血統,有三種文化,有三種品格。康熙的三種血統,他父親是滿族人,他祖母是蒙古人,他母親是漢人,所以康熙身上有滿洲人,蒙古人,漢族人的三種血統。他又受了三種文化的影響,他家庭說滿語,他的師傅教他說漢語,又給他講四書五經,他又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所以康熙的文化,既受到滿洲騎射文化的影響,又受到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還受到漢族儒家文化的影響。康熙的學習從5歲開始,到了上書房學習,每天早上入學,晚上很晚才回來,無論是嚴寒酷暑,沒有一天中斷。他早晚讀書年無間日,累的咳血,吐血了,仍然堅持學習。每日老師給指定一段要念120遍,然后再背誦120遍,之后再畫一段新的繼續背,就這樣把《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完全一百二十遍背下來。所以后來康熙對四書隨便指出哪一段,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來,這對一個漢族的青少年是不容易的,對一個剛入關不久的滿族少年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