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冬上網查資料
為了探索張世冬轉化“差班”的秘訣,筆者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
當班主任 把學生當成自已的孩子
之前,張世冬對這個班的情況一點都不了解。接手之后,才感到震驚。“第一個晚自習,學生沒給我留下好印象,紀律很差,我批評了3次。”他甚至還發現有學生抽煙、喝酒、迷戀電子游戲。
不過,在張世冬眼里,這個班的孩子還是挺可愛的。他給他們溝通很“隨意”,有時見了男生干脆直接叫“兒子”。學生們覺得給張老師挺談得來,他們也不再排斥張老師,慢慢地都愿意給張老師談話。
張世冬還注意與科任教師聯系,了解缺課學生的去向,多方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紀律表現,對一些問題嚴重、缺點常犯的學生就請到辦公室,利用早、晚自習時間個別談心。通過談話,張世冬很快了解了學生的真實想法,找到這個班差的原因。
張世冬深情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高三這一年是決定你們命運的關鍵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我非常認你們是我的學生,希望你們給我合作一年,相信我講的和我做的都是對你們好。就讓我們共同走向成功!
于是,張世冬讓班干部組織全班學生討論制訂班規班紀,要求學生干部帶頭遵守,并嚴格督促檢查同學們的紀律和學習情況。起初,班干部和學生們都不太習慣新的班規,張世冬就親自鎮守早、晚自習和走讀生午休,在教室外觀察學生上課,給班干部壯膽。經過一段時間磨合,班干部都能發揮作用,班風逐漸變好,學習風氣越來越濃。
張世冬說:有人說這個班的學生“飛得起來”,但他幾乎沒有向學生發過“火”,因為我喜歡他們!
當數學老師 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
張世冬備課,總是備兩套,一套體現教材的重難點,需要全面講;一套針對學生的學習反饋,只需側重講。太難的題,他不給學生講,也不讓學生做,以免花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收效甚微。
他講課很具有針對性。針對學生易犯錯的知識點,他在講課時有意先犯錯,讓學生找錯。這種設陷阱的方法常使學生豁然開朗,對知識記得快記得牢,不易再犯錯。
張世冬最講究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備課和上課他都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上課時,對于一些例題,他要抽學生上臺示范做,其他學生在座位上做,然后引導學生評議例題的解法,為此類例題總結出更多、更好的解題方法。張世冬說,他的課堂教學,都是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活動時間一般占70%。
對于批改作業和試卷,張世冬可謂神速。一套試卷22道題,全班65份試卷,他堅持考完就改,爭取在一小時內改完,改完后連同標準答案及時發給學生。他說,剛考試完,學生對于一些做得似是而非的題,都急于知道是對是錯。老師及時反饋答案,就會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以后解答此類試題的快速、精準能力。
談到制作試卷,張世冬說:“太辛苦了!”為了制作好一套試卷,他要查看很多資料,尤其是要查看互聯網。張世冬收藏了有關網站100多個,他關心的是網上最新信息和最新命題,高考常有試題就在這些網站上出現過。他說:“如果不關注最新前沿命題,學生們怎么去考唷!”為了選好一道題,他得親自做10多道題,就連走路吃飯都在想,好題就是這樣做這樣想選出來的。學生做一小時的題,他要用幾個小時作準備。為了學生少花時間,教師就得多花時間。
培養優秀生 他時刻不離學生左右
上一屆,張世冬帶過一個班,高考時 600分以上的就有13人,全班都考上了重點本科。與他探討優秀學生是怎么培養出來的時,他說:“我感覺很痛苦。”
高三后期,學生的焦慮特別大,班主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學生的心態,消除過分焦慮心理。張世冬的做法是要求學生每天晚上8:30跑步,因為在睡覺前2至3小時鍛煉,可以緩減心理壓力,促進睡眠。然后把學生的生活節律調整到正常狀態,讓學生在考前已習慣每天睡足8個小時。
可要做好這一工作并不容易,全靠老師時刻在學生身邊加強督促。去年高考,張世冬累壞了。他那個班的特優生中,幾名男生都住校,且在同一間寢室。高考那幾天,張世冬中午不回家,每日三餐都在學校匆匆吃過。學生午休,他悄悄守候在寢室外面,就連學生翻幾次身都記得很清楚。
那天午休,一名學生老是翻身。每翻一次身張世冬就被嚇一次,害怕他沒有睡著,影響下午考試。考試結束后,他趕快打電話詢問,當這名學生告知是睡著了的,而且考試發揮正常時,他才放心了。這名學生就是全市理科狀元劉豫航。
張世冬摸了摸自已不太烏黑的頭發,感嘆道:為了帶好這個班,我的頭發都白了不少。
問他為什么要這樣“虐待”自己,他說:我是中共黨員,入黨21年,工作29年,把本職工作干好,努力超過競爭對手,不讓學生有閃失,這是我對自己的最基本的要求。
張世冬埋頭批改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