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瀘州高中2012級5班于12月18日召開的主題班會——感恩父母,勇擔責任。觀摩這個主題班會的有全校年級組長和班主任100多人。
會上,主持人要求同學們完成4個答題:1、你是否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包括生日,體重,身高,鞋子的尺寸等等。2、請每位同學用筆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生命中你認為最重要的5樣東西,其中必須包括“自己”和“父母”。 3、請寫下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一段話,可以為爸爸媽媽做的五件事。4、當滅頂之災突然降臨,你和父母只有一方能活下來,你當怎么選擇?
第一個問題,來體驗主題班會的一位母親給女兒張正正打出了95分的成績。
張正正告訴筆者,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自己、朋友、大學和書籍。她很感謝爸媽給予她快樂的生活和一個幸福的家。她要做的事情是努力學習,減少爸媽的憂愁煩惱,將來用第一份工資給爸媽買很多東西,并一直陪伴在他們身邊,永遠照顧好他們。
對于滅頂之災來臨時怎么選擇?她內心很糾結。她最后想:既然父母把我帶到這個世上,一定希望我能好好活著。于是我選擇好好活下去,不辜負父母寄托的希望。
張正正說:很感謝老師感謝學校為她們組織了這場班會,“這場班會讓我懂得了感恩”。
像這種感恩主題班會,瀘州高中各年級各班蔚然成風,已成為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據副校長劉中楷介紹,瀘州高中對感恩教育已形成了清晰的主題思路,即高一年級為感恩責任,高二年級為感恩奮進,高三年級為感恩奉獻,并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明確了實施渠道和實施細則,給有關部門、黨團組織、年級組和班主任落實了責任。作為感恩教育主題班會應當怎么開,各班主任都經過精心策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案,2012級8班鄧雪梅老師所策劃的方案還被市教育和市教科所評為全市第一名。
“感恩不光是感恩父母,還應是感恩身邊所有的人。”劉中楷繼續說到,“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感恩美德要在實踐中培養,在主題班會中形成感恩意識還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感恩習慣和感恩責任。學校提出的早訓、就餐、佩戴校牌、自主學習等要求,都是培養和檢驗學生感恩美德的最好方式,都是為了學生好,其中包含著父母、老師,甚至保安、工友的關愛、付出和期盼。一個具有感恩情懷的學生一定會以良好的表現來回報他們;一定會尊重他人,嚴于律己,立志成才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可以說感恩教育算是牽住了德育工作的“牛鼻子”。
2012級5班一名叫肖庭堯的家長告訴筆者,學校開展感恩教育他非常擁護。一些娃娃成年了,缺少與家長溝通,開展這樣的活動,可以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另外,現在是幾個家庭一個孩子的時代,孩子在眾多長輩的寵愛下往往責任欠缺,開展感恩教育,提高感恩素質,能夠增強孩子進入社會后的責任心,希望學校多開感恩教育活動。(古邦倫)